钢琴的音色单纯而丰富,柔如冬日阳光,盈盈亮亮,温暖平静。清冷如钢珠撒向冰面,粒粒分明,颗颗透骨。烈如咆哮的深海,荡人肺腑,撼人心魄。深如暗夜,有声若无声,自有无底的力量漫向天际......
钢琴,高贵典雅、浪漫如诗,想象着慵懒的午后,自家的孩童坐在钢琴前轻奏一曲《菊次郎的夏天》,是不是极富画面感而迫不及待的送孩子去学钢琴了?
别急别急!在这里,小编先给家长们泼泼冷水: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了学习钢琴的条件!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习钢琴,可以先对你自己和孩子进行一番考察,随后再作决定。

自己是合格的琴童家长吗?
先有合格的家长,才会有优秀的琴童。尽管做为琴童家长之前,总免不了需要做一些硬件和物质方面的准备,但最重要的却是调整好心态和期望值。期望值过高或过低、拔苗助长或随波逐流都会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以致中途落马。所以,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,家长的付出一点也不比老师和孩子少,请拿出滴水穿石的耐力!
音乐是让人愉悦的,无论孩子今后是企业家、工程师、医生,还是律师,我们都希望孩子童年时学习音乐的历程充满了自信、满足、愉快和美好,成年后能让钢琴成为最好的伙伴、最真的寄托和最美的回忆。因此,在拿着戒尺监督孩子练琴的时候,请记得鼓掌!

怎样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学钢琴?
“不管抱着什么样的目的,家长要认准孩子的确略有音乐上的灵气和兴趣再慎重开始,不要耽误了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热情。”建议家长通过对孩子手、耳、记忆力等几方面的简单评判,来基本了解自己孩子的音乐潜质。
四五岁的小孩子,手形已经基本能看出来。一是看手指特别是关节部分是硬还是软,太硬不行,太软更不好;二是看各个手指之间离得够不够远,手张得越开,以后弹琴越轻松。至于手指的长度,小指最好能到达无名指最上面一个关节。
“耳朵关系到乐感和节奏感。”大人拍掌让小孩子跟着唱歌,看他是否跟得上节拍,是否有本能的节奏感。或者放一个钢琴曲,看看孩子是否能用恰当的形容词来表示,“比如,说像放鞭炮,或者说是像爆米花的感觉。”
测试记忆力,可以由爸爸或妈妈唱一首歌,让孩子学着唱,看孩子有没有基本的音乐模仿力。或者放一个曲子,第二天再放一遍,看看孩子是否能分辨。
如果这三点都具备,那么孩子的音乐潜质至少是在标准线之上的。
集体课—钢琴初体验的法宝

对于初学阶段,建议先上集体课,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孩子记忆、领会学到的东西,而且大课更有课堂的氛围,学生会更有敬畏心,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讲。上完一段时间的集体课后,再改为一对一的小课。这时候,孩子对钢琴和键盘已经有相当的了解了,钢琴不再是个庞然怪物,再上小课会感觉更自然,学习效率也会更高。